商會.珠算與我

A2836001e2

商會是由商人所組織的團體,因此,商會提倡珠算,是理所當然的事,日、韓商工會議所如此,我國商會也是這樣。筆者於1951年進人商會服務,民國四十二年開始接觸珠算,直至1989年從商會屆齡退休,甚至從退休到轉任現職以來,先後長達四十年之久,始終沒有離開過珠算,真是與珠算結了不解之緣。在省、在全國,在國內、在國外或者在海峽彼岸,舉凡與商會有關的大小型珠算活動,在1989年以前,我幾乎都是全程參與,包括規劃和執行(有關珠算技術層面的事務,由珠算專家配合辦理)。1990年以後,我是商會的退休人員,只客串式的做做台省商會珠算方面的企劃工作而已,未負實際責任。現在就讓我來回顧一下四十年來商會、珠算與我的點點滴滴吧。


  台灣在日據時期,設有台灣商工會議所,珠算能力檢定,是該商工會議所的主要業務,有時還舉辦珠算競技大會。1945年台灣光復,1946年台灣省商會聯合會(1973年依新頒商業團體法規定更名為台灣省商業會,以下簡稱省商)籌組成立。開頭幾年,省商因改年制伊始,百事待興,未沿襲「日制」舉辦珠算能力檢定和珠算競技大會。筆者於1951年5月到省商任企劃主任,1952年認識珠算專家陳智蔭、郭復聯、林天來三位先生,他們建議由省商來舉辦珠算能力檢定,案經省商核可同意辦理。可是,前台灣商工會議所留下來的珠算檢定辦法都日文,加以我國學校的珠算課程標準,和日本也不完全一樣。陳、郭、林三位珠算專家,均受日本教育,中文能力有限,無法把日文的珠算能力檢定辦法和各項實施細則,參照我國國情,用中文譯寫出來。我不懂日文,對珠算是門外漢,陳老師提議,由他來依照日文條款,逐條逐項,用閩南語和國語詳記下來,慢慢整理,然後再把它制訂成中文本的珠算能力檢定辦法和各項實施細則。幾經周折,筆者總算不負所託,完成任務。省商乃依此辦法,在1953年上半年先行試辦,結果全省約有三千人報名參加,反應良好。下半年復在台南市舉辦全省珠算比賽大會,效果也不錯。

  1953年年底,張祥傳先生接任省商理事長,他為了要有效推廣珠算起見,特在會內設「珠算促進委員會」(以下簡稱珠促會),延聘在各學校任教的陳智蔭、郭復聯、林天來、葉茂盛、陳碧玉、吳樹基等珠算專家為委員。主任委員由理事長兼任,筆者任執行秘書。經「珠促會」推動的全省珠算能力檢定是每年二次,全省珠算比賽大會是每年一次,多年下來,已成規定型,續效亦為各方肯定。報名參加人數,一屆比一屆多,檢定部份的參加者,逐屆增加至每屆十餘萬人,對提高商業珠算水準與發揚國粹,頗有貢獻。

  1957年,日本商工會議所來函邀請省商組珠算團赴日訪問及舉行中、日珠算觀摩賽。同年11月省商組成十人代表團(含選手),以「中華民國赴日珠算觀摩團」名義,由張理事長祥傳率領前往訪問考察及在東京、大阪兩地舉行珠算觀摩賽各一場,此為我國珠算活動範圍擴展至國外的第一次。翌年(1958年)6月,日本商工會議所,也組成一個含選手的十人代表團,以「日本珠算使節團」名義來華答聘。團長是日本商工會議所事務局長藤存岡清則,在台北、台中、台南三地舉行過中、日珠算觀摩賽各一場。1959年,省商又選派十七位教育人員和選手,組成「中華民國珠算教育訪問團」,再度赴日本訪問及舉行中、日珠算友誼賽。訪問團團長為時任台北高職校長的吳仕漢先生。該團曾在日本與日方達成一項歷史性的重要協議,即下次日本珠算界組團訪問中華民國時,由中華民國邀請大韓民國珠算界人士組團訪華,順便在華共同發起籌組「亞洲珠算聯盟」。1960年11月23、25日,日、韓兩國珠算使節團應省商之邀,先後飛抵台北。日團團長為橫濱商工會議所專務理事原義夫先生,韓團團長為仁川商工會議所工分科委員長李鳳雲先生。是次中、日、韓三國珠算界代表,為籌組「亞洲珠算聯盟」事,分兩次在北商校長室及台北市西寧南路國際飯店集會研商,會議由省商謝理事長成源和中華民國商會全國聯合會(1973年依法更名為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以下簡稱商總)何理事長佐治分別主持。會中通過「亞洲珠算聯盟」定於1961年11月30日在東京舉行成立大會。由中、日、韓三國商會發起籌組的「亞洲珠算聯盟」,是一國際性的組織,我國不方便由台灣省的地方商會出面參加,省商為顧全大局,遂把多年所推行的珠算業務(檢定和比賽)轉移給商總接辦,讓商總可從珠算檢定中收取部分經費,以挹注為辦理國際珠算事務之需。至此,省商的「珠算促進工作」暫時告一段落。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功成身退,博得好評。


  1961年上半年商總設商業珠算委員會(以下簡稱商珠會),聘張祥傳先生為主任委員,筆者為執行秘書。我當時的本職是省商副總幹事。民國六十二年,商總依新頒商業團體法改組,我兼任商總副秘書長。1982年,我服務年資條件已備,省商副總幹事申請退休獲准,專任商總副秘書長兼商珠會執行秘書,迄至1989年屆齡退休為止。

  我兼任商珠會執行秘書的起止日期為1961年6月至1989年12月,在此期間,商珠會的各項業務,大部分由我根據委員會決策去負責處理。茲將商珠會的活動情形,摘述如次:

  一、組團參加1961年11月30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國際珠算協會成立大會。我國代表團一行十七人(含選手),由台灣省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林理事長溪圳擔任團長,筆者為隨團秘書,大會主席為日本商工會議所會頭足立正。是日到會指導和觀禮的貴賓有日本外務大臣川島正次郎、文部大臣荒木萬壽夫、通商產業大臣佐藤榮作、中華民國駐日本大使館經濟參事蔣默掀先生等。會中除通過將原定「亞使洲珠算聯盟」名稱改為「國際珠算協會」及通過「國際珠算協會規約」條文共廿九條外,並推選足立正先生為第一屆會長。協會下設理事會,推選中華民國台灣省商會聯合會謝理事長成源為第一任理事長。會後舉行第一屆國際珠算競技大會,中、日、韓三國珠算選手正式參加角逐,我國獲第二名。

  二、國際珠算協會成立後,平均每兩年在中、日、韓三國輪流主辦一次「國際珠算協會大會暨國際珠算競大會」,至筆者於1989年離開(退休)商珠會止,計辦至第十六屆,中間只有1965年在日本舉辦,我因赴馬來西亞籌辦商展及1981年在韓國舉辦,我因往台南籌辦商展未前往會外,其他各屆,無論在國內舉辦或在國外舉辦,我都「無役不預」,且曾力求善盡「跑腿」之責。

  三、組團到國外訪問表演或舉行珠算與電子計算機比賽,以宣揚中華文化。各地的訪問對象為:(一)我國駐外使、領館及有關機構(二)各僑團、僑社(三)各學校。表演和比賽的地點為:(一)電視台(二)華僑或華裔所有的集會場所(三)學校內的活動中心;(四)一般公共場所。表演項目,分珠算、心算兩大部分。與電子計算機比賽的項目為乘、除、加、減的基本算法。從1974年起至1989年(不含日,韓兩個會員國的訪問、表演、比賽)共舉辦過六次:

  第一次是1974年3月22日至4月17日,由商珠會張主任委員祥傳率領的「中華民國珠算界東南亞訪問團」,往訪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七個國家及地區。

  第二次是1976年8月1日至15年,以「中華民國珠算界赴美訪問團」名義,由高雄商職校長劉舫秋先生擔任團長。先後訪問過舊金山、洛杉磯、華盛頓、紐約等四大城市。

  第三次是1979年7月4日至7月26日以「中華民國珠算界赴加訪問團」名義,由商珠會陳副主任委員智蔭擔任團長,赴多倫多和蒙特婁兩大城市訪問。

  第四次是1986年8月24日至30日,應香港九龍總商會之邀,以「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珠算團」名義,由筆者率團前往訪問。

  第五次是1988年8月9日至15日,應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之邀,以「中華民國小學生珠算、心算訪問團」名義赴新訪問、表演及比賽,團長為商珠會黃主任委員綿綿(商珠會張主任委員祥傳逝世於1985年3月,享壽八十有二。主任委員一職,由黃副主任委員綿綿接任)。

  第六次是民1989年8月,由商珠會黃主任委員綿綿率領赴日本京都參加國際珠算協會1989年大會暨第十六屆國際珠算競技大會,先飛美國洛杉磯訪問表演,日期為是年八月中旬。

  中華珠算出國訪問表演或和電子計算機比賽,所到之處,均受到我駐外使領館、僑胞及外國人士熱烈歡迎,各地新聞媒體莫不大事報導(商珠會留存有各地中、外文報導的剪報及照片),還榮獲內政部、執政黨中央文化工作會等單位賜函嘉許,大意為:「對發揚我國固有文化,宣慰僑胞、發展國民外交,績效斐然」。

  四、購置新會所供商珠會自用外,並供商總使用。民國五十年省商將珠算業務移交商總接辦後,商珠會仍在省商會內辦公,直至1973年,商珠會才以新台幣一二六萬元購置座落台北市信義路三段一六二號玫瑰大廈七樓約七十坪的會所,以「中華民國商會全國聯合會商業珠算委員會」名義登記產權,代表人登記為張祥傳。這門「會所」由於左列原因,商珠會部分委員對筆者很不諒解,他們的意見是:

  (一)商珠會的經費,是靠珠算老師們(商珠會全體委員)的學生所交的珠算檢定報名費得來的,會所是用本身逐年節省下來的錢買的,鄭某人為什麼要堅持把商總從懷寧街搬來在一起?而且商總搬了進來,除會議室和公共設施與商珠會共用外,商總所用的辦公場所和會客室要比商珠會大好幾倍,商總既沒有出錢買房子,又不負擔大樓管理費、水電費。一股不平之氣,都衝著筆者而來。

  (二)後來商總也買下了七樓後進的房子,與商珠會原有前面的合起來共有一百三十餘坪,比前寬闊得多。到了民國七十五年,商總購買復興南路一段390號六樓房子,因經費不足,須賣掉玫瑰大廈的會所,要產權屬於商珠會的部分一併賣掉,條件是,新會所產權全部豋記為商總所有,此後商珠會辦公和作業,可使用商總的新會所,就是沒有商珠會的產權。上面要我和黃主任委員綿綿商量沒法協調商珠會各委員,在委員會開會時提案通過。這點,憑我在珠促會到商珠會服務卅多年來和他們相處的感情,我是做到了。不過,也很辛苦!因為他們主張不賣,要留供辦珠算、心算訓練班之用。當時,我是商總副秘書長兼商珠會執行秘書,為整體著想,我只能站在商總一邊,他們對我有所批評,是可以理解的。

  早期在國內舉辦珠算檢定的只有商會一個單位,後來,原屬珠促會的陳碧玉、葉茂盛兩位另起爐灶,結合台北松山商職汪乾文校長等組設「中華民國珠算學會」,以開辦珠算檢定為其主要目的之一。不久,台中家職田餘秀校長等復組設「國際珠算聯合會中華民國分會」,亦以珠算檢定為其主要業務。從此舉辦珠算檢定的單位,一分為二,再分為三。各單位每年各辦二次,全年共有六次,詬病隨之而起,在有立法委員施壓下,主管機關不再核准三珠算團體繼續舉辦,時為1982年至1983年計停辦三屆,直至七十二年下半年才奉准恢復辦理,但應依照規定由三單位聯合舉辦,每年不得超過兩次,定名為各國珠算測驗。關於試場洽借、報名、命題、印裝考卷、評分、發合格證書等項,由三單位輪流承辦。所收報名費,除開支外,倘有節餘,平均分配給三單位作為各單位每年輪辦全國珠算比賽大會及經常費之用。坦白說,三珠算團體如無珠算測驗報名費收入,根本無法運作。蓋此項收入,係該三個珠算團體的唯一經費來源,縱使附屬於商總之下的商珠會也不例外,商總是從來不撥款補助的。

  1989年上半年,三珠算團體仍依例奉准聯合舉辦全國珠算測驗,到了下半年的那次則沒有核准。聽說是有立法委員向行政院質詢,主張珠算測驗應由勞委會職訓局一併列在技能檢定項日之內,致未核准三珠算團體繼續辦理。如此一連數屆,三珠算團體皆無報名費收入,各團體原有的珠算推廣業務,受經費無著影響幾陷入停頓狀態。我有感於珠算是我國固有文化,自不能任其自生自滅。原有的珠算團體組織功能,既因經費困難無法充分發揮,而當初肩負「珠算促進」重任的省商,應再挺身而出,繼往開來,則使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的珠算推廣,就此偃旗息鼓。於是,我向商珠會委員、省商常務理事葉宗義先生進言,請省商及時籌設珠算機構與編列預算從珠算振興工作。葉常務理事原本就有此意向,故很快就報請省商理事長核可及提理事會決議通過,接著囑筆者代為企劃。筆者於受命之餘,又為省商珠算提供了後開幾項服務:

  第一、省商新設的珠算機構,取名為「台灣省商業會珠算振興委員會」(以下簡稱珠振會)。這個名稱是我取的。用意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的珠算事業,從「促進」到發展,從發展到衰退,如今,又需要從衰退到「振興」。以下「珠算促進」與「珠算振興」的兩大任務,前者,省商已「功成身退」,後者還有賴省商去求新求變,續創高峰。

  第二、「珠振會」的組織簡則,是我「起草」的,首任委員人選和工作小組的各部門負責人,一部分是我推荐的。

  第三、珠振會現行分級、分段、分等的商業計算人才能力測試辦法,是由我和珠算專家陳根塗老師共同「起草」的。

  第四、珠振會目前與大陸「中國珠算協會」的關係,最早是由我穿針引線而建立的,簡述如後:

  1990年6月,珠振會成立,主任委員葉宗義先生,他很想知道大陸的珠算活動情形,剛好我工作單位派我到北京洽公,我便託請海峽兩岸經貿協調會北京秘書處鄧浩副秘書長輾轉找到了「中國珠算協會」的地址、電話。6月16日下午我在中國貿促會聯絡部張弢先生陪同下往訪該協會會長朱希安先生,和朱會長等座談約一小時。我辭出前,朱會長找了一大袋珠算資料(含珠算檢定辦法),給我帶回交給珠振會及向葉主任委員作簡報。同年七月,珠振會組團訪大陸及拜會「中國珠算協會」,以作回應,此為兩會的首次接觸。此次,雙方還舉行珠算觀摩賽和參加由筆者服務單位所主辦的「海峽兩岸貿易投資研討會」於北京飯店筵開一百多桌,兩岸賓客一千多人的大宴會中表演揭示心算,我對這項安排,也盡過一份心力。

  1991年3月我和葉主委宗義往上海,與「中國珠算協會」朱希安會長等在上海波特曼飯店及立信會計專科學校兩度會商「關於定期舉辦海峽兩岸珠算學術交流活動」事宜,雙方曾草簽協議書。在協議書中所定的交流方式為:自1991年起,每年由雙方輪流主辦一次「海峽兩岸珠算學術交流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兩岸珠算優秀選手比賽、珠算教學觀摩及互贈珠算出版品等。同年五月中旬,我因公赴北京,受葉主委之託,於五月十八日在北京國貿飯店和中國珠算協會朱希安會長、該會算具研究會李國青會長等,就計劃在北京舉行首屆海峽兩岸珠算交流會暨少年珠算觀摩賽時間、地點、議程、比賽題型、比賽方式、計分標準、獎品、試題印製及我方出席代表和選手的旅費等問題交換意見,所得結論,返台後經向葉主委交差。到此為止,我雖然掛著省商珠振會顧問的「頭銜」,不過,珠振會在葉主委宗義領導下,有錢、有人,在國內、在大陸,都有傑出表現,規章制度和會務運作,逐步納入正軌,我本身工作也忙,除開會外,各項工作我已很少參與了。

  時光易逝,我投入商會珠算行列,轉眼四十年。國內、國外珠算界的許多大小事情,過去的或未來的,我都知道一點點,就是有兩件事,出乎我的意料。第一件是:國內珠算測驗,中央主管機關向來只核准商總的商業珠算委員會、中華民國珠算學會和國際珠算聯合會中華民國分會三單位分辦或聯合舉辦的。1989年下半年起,主管機關雖未再核准該三單位繼續辦理,不過,事隔一年半至兩年左右,禁令又告解除。沒想到,最近主管機關卻公開宣佈:今後不限定某民間團體方可舉辦珠算測驗,任何民間團體成立若干時日後其章程有此規定者,都可舉辦。這樣,便打破了數十年來國內少數民間團體壟斷珠算測驗權利的局面。另一件是:在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十年前才開始提倡珠算,到今天,珠算歷史的研究也好,珠算教學法的改進也罷,珠算能力水平之高(快速準確)、參加珠算檢定(測驗)人數之眾、珠算團體單位之多,竟凌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和日、韓等國之上。珠振會現正積極推動兩岸珠算文化的交流和合作,相信對振興中華珠算,也能作出重大貢獻,筆者願在此預祝珠振會日新又新,前途無量。

  最後,我要順此一提:第一、前面所舉的個人職務,是當時的任職。第二、珠振會近幾年來辦了很多我沒有實際參與的在國內、在大陸的重要活動,因和本文題旨不盡相符,故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