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文獻

精選學術文獻單手運珠與雙手撥珠的差異

Medium_ca0e633441

前言: 珠心算的撥珠方法有兩種方式,一是以中國為主的雙手撥珠,二是以日本、台灣、韓國為主的單手運珠,這兩種運珠方法並存於目前世界上珠心算發展國家中。各珠心算新興國家參考的理由是根據地緣,語言及文化的影響,也可能透過網路資訊及影片的傳遞,最早接觸的資訊,往往成為首要的依據。

廖正輝 於 2021/03/29 發佈

精選學術文獻風雲再起~從台、日、韓珠心算發展看申遺後的中國珠算~珠算美化人生,心算始於生活

Medium_cb15969eef

【珠算】--被稱為影響人類的第五大發明,也是商業經濟社會文明中影響深遠的首要發明;在東漢徐嶽撰《數術記遺》一書中(注1),記載著14種計算方法。珠算--與時俱進,不因計算器時代、數位化時代而淘汰;「珠算」像是指尖舞者,穿梭在盤珠間,跳躍在珠菱上,透過算珠撥弄,奏起美麗的樂章;在學習行為中,「算...

楊程焰 於 2014/11/07 發佈

精選學術文獻台灣珠心算導入數學輔導效果初探

Medium_d0bf2a942a

多年前,台灣各個珠心算團體,不約而同針對心算教學內容,開始探究更多在生活應用上更實用的學習必要。其中將珠心算應用於數學,漸為各個珠心算社團的推動之共同目標。本文主要針對現階段珠心算學習與數學學習輔導的實際施行上,進行訪問以瞭解目前台灣珠心算教育加入數學輔導的現況。並以2014台灣省商業會數學競...

廖蕙婉 於 2014/11/05 發佈

精選學術文獻疫情下珠心算教學的概況

一、前言新冠肺炎疫情在2019年發生,初期台灣由於地處海島,在疫情控制的很好,人民的生活如常,但2021年的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數急遽暴增,政府於5月(17)日上午緊急宣布,高中以下及補習班、課後照顧中心等,自5月18 日面臨停課,在疫情衝擊下,屬於補習教育的珠心算教學面臨從未有過的新挑戰。二.停...

廖蕙婉 於 2022/05/26 發佈

精選學術文獻申遺成功如何弘揚珠算文化-積極推動全民終身學習

Medium_69533f59cd

世界上最古老計算器,有一千八百年歷史的中國珠算,于2012年12月4日申遺成功,成爲中國大陸第三十個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人類物質文化遺産(簡稱非遺)名錄的項目。同時UNESCO官方網站宣布珠算入選時介紹,中國珠算是一套歷史悠久,用算盤執行的計算方法,透過撥動檔上的珠子,可以計算...

楊渠弘 於 2014/11/13 發佈

精選學術文獻接軌珠心算與腦神經科學預防失智症

Medium_7dbdc17473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2年發佈之全球失智症報告,2010年全世界的失智症患者估計有3,560萬名,同時以每年770萬人的速度成長增加,換算下來每4秒鐘就有一名新的罹患失智症病患。  本人也在學習珠心算期間,體悟到心算的運算可以產生大量的腦波指令,直接刺激腦神經,在數年前即已提倡學...

葉宗義 於 2014/07/30 發佈

精選學術文獻內在科學 - 珠心算

Medium_fd5bc6e0a7

珠心算能培養記憶力和注意力,它的算法能開拓生活視野,最重要的計算過程各種各樣的省略算、小數點以下小數算、加減算、分數算,更能培養思維能力。以上種種並不是計算器或電腦所能取代,因為計算器只有算的結果,不知道算的過程。 人一出生能得到知識是從數字開始,老年失智也是從缺乏數字感覺開始,數字是人...

葉宗義 於 2012/02/17 發佈

精選學術文獻「珠心算」~兒童的未來‧老人的將來

Medium_db7d267604

2011年6月美國阿茲海默症專家小組在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聽證時表示,目前全球約有3,700萬人罹患俗稱老人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2010年全球耗費逾6,000億美元治療阿茲海默症,佔了全球經濟總產值的百分之一。專家預計2050年之前阿茲海默症患者將高達1.15億,由於罹患阿茲海默症將會使大...

葉宗義 於 2011/09/27 發佈

精選學術文獻從醫學角度來看珠心算之學習

Medium_2450ba4ea7

​算盤(abacus)是一種古老的運算器材,在中國已流傳有千年之久。所謂珠算式心算(abacus-based mental calculation,AMC)就是藉由訓練可在腦海中想像有一個算盤存在,然再藉此運用於心算,處理龐大的數字運算,其中包含加減乘除皆可應用。雖然珠算教育已經從台灣小學生的...

李協興 於 2011/08/29 發佈

精選學術文獻乘法的算癖

Medium_c04c7ec25e

在學習珠算乘算的過程中,常可發覺學生們所容易發生的錯誤(在此稱為算癖)。所有的算癖,其來有自,全部源於學生所使用的學習方法。因此,當我們在檢討學生經常產生的個別錯誤,應了解其計算方法為何? 才能追本溯源,改正其計算的盲點,並提昇學習的效能。

廖正輝 於 2011/03/04 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