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慶祝台灣珠算教育60年及反思

C27c900c2a

今年是台灣珠心算教育自光復進入學校教學體制60週年慶,60年來,無數前輩先進將他們一生的青春歲月奉獻給珠算教育,造就子弟,鞠躬盡瘁。初期計算機尚未問世,珠算的價值在社會上極為重要,無論是公家機關、銀行郵局、大小商店、各行各業只要涉及到商業及計算用途,都非算盤解決不可。可說珠算創造非常高的經濟效益,提昇非常多的工作效能,當時的老師們,有的用台語、日語或國語來上課,大部分的師公級的老師在17、18歲即執教鞭開始漫長,辛苦的教學生涯,我們所認識的幾位前輩,幾乎都有50年以上的教學經驗,真是令人仰之彌高、肅然起敬,例如:林天來、陳澄淮、吳樹基、周慶安、林時金、張添丁、蘇謝銘墩、葉茂盛……等。

這些前輩開疆闢地,在全台各地奠定根基,培養了第二代師父們,成立商會、學會、國珠聯等民間團體,並開始建立檢定及比賽制度,也對外(如日、韓等)展開珠算外交,尤其檢定制度的實行,推動了一條鞭,由上而下的教學體系,段位級數分明,應是台灣商業體系證照制度的始祖。各行各業都根據這制度來遴選,考核或加分給自己的員工。很多企業更因為珠算能力來錄取及加薪,如當時十信合作社及國泰集團。這段期間歷經二、三十年,造就無數珠算人才,應是台灣珠算第一個輝煌年代。至今仍活躍珠壇者,包括:陳士忠、劉福壽、張欽樑、劉廷春、林保財、楊渠弘、楊松福、吳慶堂等。珠算隨著計算機及電腦的流行,珠心算在計算的價值,雖然仍有其功用,但地位已逐漸式微,在學校體制的課程,也紛紛遭到刪減,從國小、大專院校先受其害,至90年左右職業學校也完全撤退。但在這演進過程中,珠心算從原有學校體制為主,慢慢走入民間社團及補習班。且標榜心算的啟智功能,招生對象年齡由國小逐年遞減,至今幾乎滿四歲以上幼兒即收為門徒,美其名愈早學習愈能開創潛能、培育神童。坦言之,是有些窮途末日了,此現象在北部大都會地區已很明顯,中部業界也有感受壓力,或許南部不久將來也將步上後塵。

在此我們試著解析此紛至沓來的顯憂,真的只是大家所謂大環境改變的因素嗎?我覺得可從幾個角度來分析:一、大環境因素,二、教學制度面,三、經營的觀念。首先,無可諱言,大環境確實衝擊整個業界。尤其是珠算是一種傳統計算工具,印象根深蒂固的學科,實非現今講求速度速成、求新求變的e時代所能被廣為接受的。

一、大環境因素:

(一)、電腦、計算機的盛行,電腦教學五光十色,入門容易,教學遊戲,無遠弗屆,哪是一個算盤所能比擬。

(二)、經濟不景氣,台灣經濟近10年來普遍低迷,家長無法有寬裕資金給孩子多學才藝,尤其面臨取捨時,先考慮必要性如安親課輔、數學班等,再考慮未來性,便非美語、音樂(各式樂器)莫屬了。

(三)、少子化,隨著景氣不佳,遲婚或不生育家庭逐漸增多,年輕的家庭至多一個或兩個小孩,學生來源短缺,便面臨供多於求,家長可以貨比三家,待價而沽。

(四)、市場混沌,由於以上因素造成市場不擇手段,爭搶學生來源,原本不相關業者,也撈過界分一杯羹,如幼稚園、美語班、安親班等。原來標榜專業的行業都伸手進來,甚至削價競爭、免費贈送,不一而足。現在各縣市教育局也開放所屬學校成立課後才藝課程,費用低廉,真是雪上加霜。

二、教學制度面:

(一)、學習成果不彰,所謂檢定領導教學,近20年來檢定制度將珠算及心算分開是最大敗筆。這牽涉因素實在太廣,非三言兩語所能敘述,簡言之,影響(1):由於很多業者為求速成,製造教學成果假象,只攻心算、不求將珠算基本功紮實,使得觀得皮相未入骨髓,在學業及日常生活中錯誤百出,未得家長及學校的認同。影響(2):珠算是實、是根基,要先;而心算是虛,是高程度技能顯現,要殿後。但現今很多本末倒置,簡單撥幾個月算珠,甚至幾堂課或完全不用,即以心算(其實是手算或筆算)作答,完全和珠算式心算的精要背離,如此不倒也難。影響(3):也是最重要的憂慮,師資嚴重倒退,有些學生可能興致沖沖來上珠心算課,卻碰上(a).非正規學校之課程訓練(即沒有任何檢定文憑)(b).只到某某教學中心上師訓課一、二週 ©.沒有或很少教學經驗,但自稱有滿腔熱誠及興趣(d).運珠六法都不甚清楚(e).只想兼課賺錢,不肯費心鑽研(f)以上皆是的老師,您覺得下場會如何?

(二)、市場價值觀錯亂,現在整個業界,從北到南、不論東西都流行比賽,有的是每年出國比賽、有的是每個月北中南遊覽車、或每週縣市全家一起來。大小比賽,一網打盡(但好像每個比賽都標榜全國比賽)。這種現象無異殺雞取卵,有些老師甚至已不從事教學工作,直接經營比賽事業,更有成就感。想當初(至少20年前),每年一次比賽,三個團體至多三個比賽,頂多各縣市教育局插花捧場也來一場。每個比賽有如盛會,戰戰兢兢、如赴沙場,非常有使命感。現今比賽,如赴市場,青菜魚肉通通有獎。更可笑是比賽程度低劣不堪,運珠法尚未學齊,就可上台領獎,古今對照,真是諷刺。

(三)、教學系統不健全,師資良莠不齊。早期師資尚有教育局做規範安排,配合檢定制度,按部就班,雖仍有爭議,但大致上軌道。現今退出教育體系,各自為政,沒有統一準則,也無證照規範,如此『劣幣驅逐良幣』。而很多老師亮出名片都挺嚇人的,有理事長、各種主任委員、國家教練、總團長、教授等各種頭銜,琳瑯滿目,令人生畏。而教學成績都號稱是世界或國際冠軍,全國第一名,全市最優等,真是熠熠生輝。個個表面功夫做足,但有落實教育良知、追求永續教學的理想嗎?真擔憂珠心算在台灣的壽命真的很快會玩完了。

三、經營的觀念:

(一)、珠心算大環境的養成是全體業者的責任,無論是各民間社團的負責人及重要幹部、補習班的經營者、第一線教學工作的老師們,都責無旁貸,需要為改善整個大環境做努力。目前台灣珠心算團體,即有二、三十個之多,主管機關之社會局或社會司,只管核發證書及公文往返。任由業者自生自滅,形成朝小野大局面,各佔山頭,誰也不服誰。有沒有可能,由主管機關或幾個社團發起,邀集各協會負責人來個圓桌會議,將台灣目前的珠心算亂象,做集思廣益的整合?

(二)、珠心算存在的價值,並非只強調速度及正確的效果,它是一個簡單易學的教具,但也是需花長時間去培養訓練。教學的多樣化及其他附屬學習都是尚待開發的領域。譬如:在台灣極少人嘗試用美語教學,它可謂一舉兩得。只是另一種語言表達,但長遠而言是影響其他英語系國家推廣,進而提升教學品質的捷途。另如:結合電腦,多年前我們用電腦來出題、唸算、唸心算,但在教學工作這部份做得不夠。據說已有人研究出將算盤連結在電腦上讓它協助做細部教學工作,這應是算盤演進的一大步。再如:結合數學及算盤設計,安排更符合兒童學習的教學課程,使縮短學習年限,提高學習成果。當然也輔以其他教具、以遊戲、具體、分組的方式,來達到學習的目標。這些研發工作,正是台灣業界最欠缺的,為了延續珠心算的生命,建議成立珠心算研究所,也許是個必要的長遠規劃。

今日慶祝台灣珠心算教育邁入60年,也約定俗成將8月8訂為世界珠算日,除了慶典表揚,然後呢?面臨台灣業界一致不看好的情況下,珠心算事業還有多少年的春天?還有下一個60年嗎?我們真的很擔憂,現在該是我們大家為台灣珠心算做些事的時候了!

本文發表於慶祝2006年世界珠算日大會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