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樂活與珠心算樂學之研究

5b88af670f

一、前言

台灣社會已走向高齡化現象與少子化現象,二者都是社會變化的重大問題,也是珠心算教學與推廣上必須面對的問題。基本上,少子化現象使兒童珠心算必須轉型,高齡化現象使珠心算面對新挑戰,它們都是危機也是轉機。研究者認為,屆此高齡化社會來臨,學習珠心算是促進高齡者個人樂活,家庭幸福與社會發展的良好時機與方法,本文重點在探討高齡化趨勢、高齡者學習的多元模式、學習珠心算的功能,學習珠心算的教學設計及其實驗推廣的方向等,藉與方家學者共同討論,並求指正是幸。

二、台灣社會高齡化的趨勢

高齡化已經是現代社會重要特性,世界上進步的國家如:日本、美國、北歐諸國早已邁入高齡社會。近幾年有關高齡社會的各種研究、報導和分析,莫不引起熱烈的關注和討論,我國珠心算學者專家,對此課題亦應早日加入研究與推廣的行列,爭取先機。

一個國家或社會中,65歲以上人口或比例愈多,就代表該社會高齡化的現象愈明顯。台灣從1993年底開始,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數邁進7.1%,成為高齡化社會或老人國。到了2000年,台灣高齡人口上升到8.62%,2009年底,則高達10.6%、超過200萬人,(內政部,2010)。此種高齡化的急遽發展趨勢,尚未停息,根據行政院經建會(2007年)的推估,到了2026年台灣地區老年人口比例將突破20%,至2051年,老年人口將高達37%。這種高齡化現象指出二個趨勢:

(一)、台灣老化過程速度之快,遠超過歐美,如:法國、瑞典、英國、美國等國家,他們長達50年至100年的老化準備期,台灣較之更快。

(二)、相對高齡化的同時,台灣嬰兒出生率也急遽下降,近5年人口出生數已從每年24萬餘人,降至每年19萬餘人,因此近10年間,扶幼比已降至21.7%(即15-64歲人口扶幼0-14歲人口),而扶老比(即15-64歲人口扶老65歲以上人口)提高至14.7%。

面對高齡化社會趨勢,已經是政府施政的重要要項,如:社會福利、健康促進、二代健保、長期照護、終身學習等,而民間部門與學者專家針對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改變和挑戰,也提出許多建議與行動方案,如:高齡安養、休閒活動、社區參與、心理輔導等,這些積極(直接)、消極(間接)等教育與福利設計,均有待珠心算界共同了解、關心與參與。

三、高齡者學習的多元模式

高齡者能不能學習?有無必要學習?如何學習?學習效果如何?這些基本的學習問題,隨著老年學及高齡教育學的建立與推動,已成為無可爭議的話題。答案是絕對肯定的。近年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更可證實這些答案,試舉幾個例證與看法:

(一)、腦神經科學家保羅‧麥克蘭(Paul Maclean)描述人類的腦部是三位一體的構造,即由「腦幹」、「緣腦」與「皮質」三部份組合連結與共同合作形成。其中,皮質是最後演化出來的,它負責計畫、評估、排序、管理情緒活動等非常重要的功能,也可說建構了人類心智活動的基礎。

(二)、最近的大腦研究已經發現大腦會因外在環境的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的機制,也就是說大腦終其一生不斷的調適與類化,大腦具有可塑性,這使得終身學習成為可能。

(三)、依台大心理系連韻文教授的看法,他認為利用身心的鍛鍊或調節可提高腦的功能。尤其東方文化強調身心合一,發展出許多調節身心功能的方法,例如:靜坐、瑜珈、太極拳、氣功、雅樂舞,甚至書法、南管等活動。可惜他尚未提到珠心算也可能有這種功能。

這種方法是利用一些身心活動來練習運用主動的專注力,增進意識控制能力,其功用包括注意力提昇、感覺更敏銳、情緒調節能力、增強幸福感,甚至提昇創造力。

其次,我們應當明白,高齡者學習並不限於上述模式,教育部根據老人教育白皮書以及老人教育五年計畫,積極推動:樂齡學習資源中心、高齡學習中心、社區玩具工坊、代間教育政策方案、夜光天使計畫、祖孫週、大學院校之樂齡學堂等方案,以面對不同屬性高齡者的學習需求。魏惠娟教授蒐集整理比較歐美、日韓、星馬與台灣地區老人教育機構,歸納出10種高齡者學習與服務推動模式:

1、代間學習模式。

2、代間遊戲學習模式。

3、社區夥伴服務模式。

4、自主學習模式。

5、傳統機構學習模式。

6、照護與教育雙元機構學習模式。

7、機構式社區學習模式。

8、巡迴式社區學習模式。

9、休閒樂齡學習模式。

10、綜合樂齡學習模式。

上述這些模式都值得進一步研究、實驗與推廣,珠心算可採用何種模式,顯然也值得深思與研探。

四、高齡者學習珠心算的功能

一般學生學習珠心算,大家認為有下列功能:

(一)、訓練學生的專注力。

(二)、作為商業計算的工具。

(三)、培養對於數學的了解與應用。

(四)、發展學生的思考力與邏輯思維。

(五)、培育學生的創意與創造力。

上述這些功能,高齡者若參與珠心算的學習,大體上亦應有如此功能,但高齡者真正去學習珠心算其主要功能恐非以此為滿足。高齡者一般說來已在職業角色退休,他的學習主要在對新角色及社會新生活價值的省思,高齡者是個希望在其生存與生活價值重新賦予地位與角色的人。以日本為例,由於其高齡人口超過20%,早已成為超高齡化國家,因此高齡者的地位、價值、角色等適應與轉換的議題,一直受到格外的重視與討論。日本作家曾野綾子寫了一本「晚年的美學」(2007年),提出幾個高齡者省思的重點:

(一)、晚年該如夕陽般美麗燦爛。

(二)、培養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格。

(三)、日常生活不要假手他人,也不要依賴他人。

(四)、老年人要讓自己長進,成為一個有能者。

(五)、老人需要獨處的時間發現自己。

(六)、順境時要節制,逆境時要忍耐。

(七)、生命結束前要反省兩件事,一是自己多麼愛人,一是多麼被人愛。

一位高齡者若學習珠心算會不會比較容易獲致上述的功能與價值,珠心算教育工作者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五、高齡者學習珠心算的教學設計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喚起全球對於人口快速老化的重視與回應,進而提出活躍老化的關鍵要素包括五項:工作得更長久、延後退休、活躍的社會生活、維持健康的活動、獨立自主與融入社會。

其次是郭昱均、高淑貴(2003)以參加長青學苑課程的280位高齡者的調查研究顯示,高齡者的學習需求依序為:衛生健康、社會政治、社會關懷與服務、休閒生活與娛樂、資訊科技。

劉維士等(Purde、Boulton-Lewis 2003)對於澳洲160位高齡者的研究發現,高齡者學習需求最殷切者為交通、健康和安全方面,需求最低者也同樣是科技方面。

何里和柯世克(Hori & Cusack 2006)進行日本和加拿大高齡者跨國研究,加拿大高齡者學習需求在:志工活動、社交活動;日本高齡者學習需求在:社區歷史與文化、園藝與陶藝。

綜合上述,高齡者異質性很大,他們的學習需求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教育程度、經濟狀況、婚姻狀況、健康狀況、職業、居住地區等因素對高齡者學習需求自有不同的影響。

本研究以高齡者學習珠心算的興趣與需求為目標,其教學設計自以珠心算訓練與活動為核心。茲試擬一種教學設計草案為參考,提供珠心算界先進專家繼續研究與設計之初步資料。

高齡者學習珠心算教學設計草案初稿

(一)

(二)

(二)

14

如何理財

六、高齡者學習珠心算的實驗推廣

上述高齡者學習珠心算的構想必須經過實驗研究,以確定它的成效,獲致推廣的依據。茲將實驗步驟,略述過程如次。

(一)、研究目標與策略的確定。

(二)、研究方法的選取:例:質性或問卷調查研究與深度訪談。

(三)、研究者的選取:

  1、65歲以上高齡者若干人。

  2、願意參與實驗研究。

(四)、研究工具:

  1、教學方案。

  2、學習前後成績的比較。

(五)、資料分析與處理。

  1、錄音訪談。

2、記錄訪談內容。

3、回饋與修正記錄。

七、結語

本文係針對台灣地區高齡化社會與珠心算面對的挑戰,採因應對策而發,此文僅研究者個人最初步的構想,掛一漏萬,思維不周在所難免,惟若因此文而激發珠心算界舊雨新知一起來探索研究,為中華文化的精粹——珠心算(如:太極拳、孔子學院)在台灣及世界各地發揚光大,則開創風氣之先,無限欣慰與期盼。

本文曾參考下列書籍中的資料:

1、林振春等著,高齡志工與社區學習,師大書苑,2010年5月。

2、黃富順等著,高齡教育學,五南圖書公司,2008年9月。

3、K.W. Schaie & S.L. Willis 著,樂國安等譯,成人發展與老化,五南圖書公司,2008年3月。

4、親子天下,2010年5月號,練出好腦力。

5、李建興著,教育改革與挑戰,師大書苑,2009年7月。

本文發表於台灣九九珠算久久~慶祝2010年世界珠算日大會特刊暨文集